重庆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鱼类化石类型,填补了古生物化石在“哑地层”的空白
3日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重庆秀山发现一种新的鱼类化石类型——海岸永东鱼,这一发现将填补红层古生物化石空白。
“鱼其实是一个通俗的名词。准确地说,这次发现的化石是早期脊椎动物。”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阳介绍,这块化石发现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东镇,地层距今4.36亿年,比重庆最早的颌鱼化石(距今约4.23亿年)早1000多万年。这是迄今为止重庆最古老的鱼化石。化石显示,沿海永东的这种鱼头甲较宽,缺少侧鳍,与一般印象中的鱼有很大不同。据陈阳介绍,根据化石的大小,研究小组推测滨海永东的这种鱼体长约4厘米至5厘米,属于“骨裹肉”,头部坚硬,便于觅食,符合早期脊椎动物的特征。
在系统学上,腔棘鱼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无颚亚门、甲鱼亚门、真甲鱼目、腔棘鱼科、腔棘鱼属和沿海种,是一个全新的“科”级生物。重庆地质调查院副院长魏光标证实,这是迄今为止重庆出土的所有古生物化石中第一个科级生物命名单位,也为世界古鱼类增加了一个新的高级生物类型。
“对这种鱼的研究可以还原许多脊椎动物的早期进化,这对生命早期进化阶段的研究非常重要。”魏光标说,沿岸永东鱼属于真甲鱼目,处于中国甲鱼和“真甲鱼群”两个重要形态类型之间的过渡位置,填补了两者之间的形态空白,使真甲鱼的形态演化更加清晰。“洞内鱼的志留纪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中科院院士朱民介绍,志留纪有两套地层,一套是黑色的,一套是红色的,红色地层因为化石发现不多,被地质学家称为“哑地层”。沿海洞穴鱼作为一种原始真甲鱼,发现于“哑地层”,为华南志留系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dmsdw.cn/1246.html